江西科技学院是江西省省属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其前身为创建于1994年的江西省高级职业学校,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为普通高职院校,改名为蓝天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改名为江西蓝天学院,2009年获批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2年更名为江西科技学院。2015年获批江西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2016年获批江西省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学校连续十年位居中国民办高校排行榜前列,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中国十大品牌民办高校”“江西人民满意十大品牌大学”“全国先进社会组织”。

学校坐落在享有“英雄城”美誉的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江西省省会城市——南昌,占地面积近2000亩,建筑面积100万余平方米,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电子图书530余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5亿余元。现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4万余人,设有13个二级学院和1个教学部,开设57个本科专业、41个专科专业,涵盖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7大学科门类。校园环境优美宜人,文化底蕴深厚,教育教学设施互动智能,实验实训设备先进,建有标准田径场、综合运动馆、专业剧场、音乐厅、宪法教育馆、雷锋纪念馆等学生活动场所,各类现代化学习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学校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现有教职员工2800余人,拥有一大批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和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及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技术能手、省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省“四个一批人才”、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省教学名师、省金牌教师、省中青年骨干教师等。

学校现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重点学科、6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项目、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高校教学团队、1个省级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点、1个省级虚拟教研室和2个省级名师工作室,获批4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5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校企合作一流本科课程、1项省级高校课程育人共享计划、12项江西省教学成果奖和4项江西省教育科学成果奖。

学校积极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求,大力实施高水平成果产出工程、科研平台建设工程、科研项目培育工程、科研成果转化工程。建有10个省级科研平台、24个市厅级及以上科研平台,获批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00余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授权3100余项知识产权,发表1100余篇中文核心及以上论文和400余篇SCI、CSSCI、CSCD、EI学术论文,荣获1项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2项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打造优质的创业学习平台,“‘红绿蓝’众创空间”先后获评“国家优秀成果转化基地”“国家高校学生科技创新实习基地”“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江西省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江西省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已成为培育创新人才的沃土。近三年,学校累计获得“挑战杯”“国创赛”等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项 3996 项。2024年,学校斩获“挑战杯”国赛银奖1项、省赛金奖1项。

学校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遵循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坚持“德才并育、内外兼修”的育人理念,构建“一体两化三贯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育人成效不断彰显,涌现出一大批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优秀青年学子。他们扎根基层服务乡村振兴、携笔从戎参军报国、勇立潮头创新创业、投身公益奉献社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有“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全国优秀西部计划志愿者”等,展现了学校立德树人的丰硕成果。

学校创办人于果先生是第九、十、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二、十三届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委员,先后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全国劳动模范”“全国自强模范”“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

建校30余年来,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秉承“以科教兴国为己任、为振兴中华而办学”的宗旨,恪守“自强不息、求真务实”的校训,传承“自信自强、创业创新”的校风,弘扬“博学笃教、厚德树人”的教风,践行“乐学善思、知行合一”的学风,着力打造“实力江科、活力江科、魅力江科”,朝着特色鲜明、国内领先的应用型民办本科高校目标坚定前行,全面开创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