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1983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肩负着为特区培养人才和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探路的光荣使命。中央、教育部和地方高度重视深圳大学建设,组织北大援建中文、外语类学科,清华援建电子、建筑类学科,人大援建经济、法律类学科,一大批知名学者云集深圳大学。建校伊始,学校在高校管理体制上锐意改革,在奖学金、学分制、勤工俭学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率先在国内实行毕业生不包分配和双向选择制度,推行教职员工全员聘任制度和后勤部门社会化管理改革,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圳大学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

建校42年,深圳大学秉承“自立、自律、自强”的校训,紧随特区,锐意改革、快速发展,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了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以及多层次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体系,形成了“特区大学、窗口大学、实验大学”的办学特色,培养了近30万各类创新创业人才,95%以上扎根粤港澳大湾区,为特区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学校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发展战略,成为内地进步最快的大学之一,综合实力得到全面快速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人事管理体制等领域的改革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学校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实力雄厚、在国内外具有良好声誉和重要影响力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学校不断深化科研体制改革,科研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当前在自然指数年度榜单中居全球高校第52位,内地高校第28位。近五年(2020-2024),我校累计获科技类科研经费92.71亿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及课题共124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及课题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共1753项,获国家级科技奖励共3项,省部级科技奖励共89项,SCI共收录文献32398篇,专利授权共5679项(其中发明专利共4410项);累计获社科类科研经费3.17亿元,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共178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共100项,SSCI收录论文共3587篇,获国家级社科奖项共17项。我校主办主管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有《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学校积极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科研合作、国际化师资建设、国际文化交流”,目前与境外315所高校(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遍布全球57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包括师生交流交换、科研合作、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的交流合作,并积极吸纳全球留学生就读深造,打造学校国际化氛围,全面提升国际交流质量和层次。

当前,深圳大学积极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文化引领,强化创新驱动,追求内涵发展,为加快创建世界一流综合性大学、打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标杆大学而努力奋斗!